七天养心网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健康预防

白细胞低腰疼腿疼,白细胞低全身疼可能是什么问题脊背疼腰疼腿疼,白细胞三天前是150

时间: 2024-03-29

白细胞低全身疼可能是什么问题脊背疼腰疼腿疼,白细胞三天前是150

病情分析:白细胞低是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,一般常见于伤寒、结核、流感、风疹、疟疾、造血功能障碍(再障、急性白血病)药物反应、自身免疫性疾病、化疗或放疗后等。

你老婆的这种情况并没有什么临床意义,不能视为异常,有可能是由于环境污染、自身调节或其他原因导致一时性的。 至于你老婆的“贫血”我想也没有什么临床意义(成年女性血红蛋白正常范围是11。

0~15。0(110~150g/L)。

104g/L不能诊断为贫血,因为有些因素的影响可以造成血红蛋白一时性的偏低。指导意见:例如:大量饮水后、输液后等,由于血液内水分的增加,致使血浆量也出现暂时的增加,使血液中各种成分(包括红细胞、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在内)的浓度相对降低。

况且检验结果的报告还允许有≤0。5的误差,这些不可避免的因素临床医生都要考虑的。

你要不放心的话就再做1~2次血常规检验,如果正常了,那就绝对没事了。至于腿疼你没有叙述清楚,是皮肤、肌肉还是里面的骨头疼?和上述因素应该没有直接关系。

为什么白细胞降低引起颈部疼痛腿酸痛

你好!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!我来给你谈谈关于“白细胞减少症”的问题。

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长期低于4000/mm3以下,临床以易于疲劳,易于感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证。其原因一般是由化学和物理因素(放疗、化疗等)、药物过敏、细菌病毒感染以及其他疾病所引起。

白细胞减少症属中医“虚劳”、“血虚”、“血证”等病证范畴。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素体不足,劳欲过度,肾气受伤;或饮食失节,劳倦内伤,损及脾胃;或情志失调,劳心太过,心肝亏虚,或误中药毒,接触毒物,脏气受损;或大病久病,耗伤气血等导致脏腑阴阳气血虚损而发为本病。

基本病理为脾肾两虚,气血不足。临床常见证型有气血两虚、脾肾阳虚、肝肾阴虚等。

1)白细胞(WBC)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正常参考值:新生儿10000--20000/mm3;儿童5000--11000/mm3;成人4000--10000/mm3。

1。 增高--见于急性感染、手术后、急性心肌梗塞、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、恶性肿瘤晚期、骨髓纤维化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、尿毒症、酸中毒、烧伤等,此外某些药物中毒也可增高。

2。 降低--见于伤寒、流感、风疹、再生障碍性贫血、急性粒细胞缺乏症、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、脾功能亢进等。

此外,放射性物质、X线及使用某些抗癌药物、解热镇痛药也可降低。 2)临床常用升高白细胞药物有: 维生素B4、利血生、鲨肝醇、辅酶A等,一般无任何副作用。

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选用。 3)“白细胞减少症”的饮食原则 1。

宜高蛋白、高热能、高维生素饮食:如鱼、鸡、猪瘦肉、鸡蛋、牛奶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。 2。

宜低脂饮食:每日进食脂肪应占总热能25%以下。植物脂肪与动物脂肪比例为1:1--2:1为宜。

宜食用以下食物,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:蘑菇、香菇、平菇、鹅血、鸡血、鸭血、蜂王浆、羊骨髓、大枣、灵芝、黄芪、人参、党参、太子参、山药、冬虫夏草、西洋参,也适宜吃羊肉、羊肚、羊奶、乌骨鸡、海参、阿胶、鹿角胶、狗肉、鸡蛋、鸽蛋、鸽肉、鳗鱼、黄鳝、甲鱼、花生、银耳、燕窝、枸杞子、胡桃仁等。 4)“白细胞减少症”的饮食禁忌 1。

忌偏食:偏食可引起某些营养成分的不足。 2。

忌烟、酒及辛辣、刺激性食物:因能使胃肠燥热而运化失调,并能引起神经兴奋而导致失眠,使消化、吸收功能发生障碍,妨碍白细胞的回升。 5)“白细胞减少症”的食疗膳方 1。

鲜奶煲母鸡 取鲜牛奶300毫升,鲜母鸡100克,生姜2片。加水稀释至750毫升,文火煲取300毫升,睡前服。

本方适用于化疗和放疗后的恢复阶段,对X线辐射造成的白细胞减少和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也起作用。 2。

香菇牛肉粥 用香菇(切丝)60克,粳米50克,牛肉(切丁)30克。 加水1000毫升,煮至粥熟,再以食油、盐、味精等调料后煮3分钟即可食。

每日1剂,分早晚服。 本方适用于白细胞减少伴有体弱倦怠、胃口差者。

3。 灵芝炖乳鸽 取灵芝3克,乳鸽1只,食盐适量,隔水炖熟。

本方补中益气。适用于白细胞减少症。

4。 灵芝粉肉饼 用瘦猪肉100克,灵芝粉末3克。

将瘦肉剁成肉酱,加入灵芝粉拌匀,再加少量酱油调味蒸熟。空腹服用。

本方安神益气。适用于神经衰弱、白细胞减少症、老年慢性支气管炎、慢性胃炎、冠心病、高血脂症等。

爱心提示:以上介绍用方,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,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,辨证选择使用。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,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,及时采纳为答案。

白细胞低腰疼腿疼

温馨提醒: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,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